发布日期:2025-01-09 07:22 点击次数:165
参考文件:(高低滑动可浏览)
常识分子
The Intellectual
图源:pixabay撰文| 张天祁
01
影响因子涨了吗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 IF)宛如一种无形却无处不在的“学术货币”,不知不觉地忖度期刊的声望、究诘者的成立乃至通盘科研机构的地位。但是跟着期间的推移,这种货币似乎在履历一场漫长的贬值,通货扩张让影响因子分数变得越来越不值钱。
影响因子的策动形态并不复杂。每年科睿唯安(Clarivate)会发布最新的期刊引证陈述(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字据JCR的先容,影响因子是这么策动的:策动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通盘著述在当年被援用的总次数,然后除以这两年该期刊发表的论文总和。
值得堤防的是,分子中的援用次数其实是包括了期刊上通盘的文本,包括社论、辩论、新闻之类,但在策动分母时,却不包含这些所谓莫得“内容性”究诘内容的著述。这少许留住了灰色地带,给了有心东谈主操作影响因子的空间,这也为影响因子招致了好多月旦[1]。
天然从短期看,影响因子的变化不是那么表示。但把镜头拉远,就能看出到底发生了多大的变化。在1975年,影响因子得分最高的期刊是《推行医学杂志》,其影响因子为11.9。到2024年,得分最高的《临床医生癌症杂志》(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影响因子高达521.6。在不到50年的期间里,影响因子最高的期刊评分高涨了杰出50倍。
在上个十年,期刊影响因子合座的涨势赶快。国内一项针对SCI期刊影响因子的统计发现,频年来SCI期刊的影响因子在束缚升高。这项究诘网罗了2011-2020年1337种期刊的数据,在影响因子大于5的期刊中,2020年的影响因子平均值是2011年的2.62倍。就这段期间来看,影响因子的通胀荒谬表示[2]。
不外,这里的一个干与要素是新冠疫情。由于对疫情信息的柔软,那时医学类荒谬是传染病类的期刊受柔软的进程赶快增长,通盘这类期刊皆发表了大皆与 COVID-19 推敲的究诘,这成了它们援用提高的主力。从合座来看,2020年和2021年期刊影响因子合座也出现了大幅增长,尤其是2020年的影响因子,比较曩昔几年简直是指数增长。
对于7,689种结合多年出当今JCR陈述中的期刊的一项造访发现,这部分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在2019年为3.0,在2021年达到峰值4.3,然后在2022年着落至4.0。从2016 年到 2019 年,这些期刊影响因子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5.1%,但2020年的增长率飙升至 23.2% 的峰值[3]。
2010到2021年之间的期刊影响因子变化,绿色部分是影响因子增长或不变的期刊比例,紫色部分是减少的比例。起首: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2022
履历了2020和2021年的迅猛攀升,2022和2023年期刊的平均影响因子有所着落。荒谬是传染病边界的影响因子急转直下,降幅竟高达30%。乍一看,这似乎是期刊影响因子盛大下滑的信号。但是,这不外是疫情这一稀奇事件激发的顷然回调。从合座来看,影响因子一直在稳步增长。
欧洲一项究诘垄断了1999-2022年Scopus 数据库中的各项数据,对多样限制期刊的影响因子变化进行了统计。发现不管期刊限制怎样,各出书商旗下期刊的影响因子皆出现了盛大增多。1999年的时候绝大多数的出书商旗下期刊影响因子平均不到2,致使好多在1足下踌躇,到2022年发达好的一些依然杰出4。
疫情的影响依然表示,但这项究诘提到,论文篇均援用量在2018到2019年间依然出现。而2020年的爆发增长,也正值和特刊论文的加快增长相吻合,这些更生的特刊往往通过自引拔高我方的影响因子。因此不错觉得,2020年的援用量赶快增长不仅和疫情推敲,也有特刊著述扩张的原因[4]。即使琢磨到疫情后的影响因子回调,频年来影响因子仍然增长得很快。
2016到2022年的论文篇均援用数变化
02
天然法例照旧期刊炒作
影响因子扩张的主要要素之一是跟着期间的推移,论文中援用的参考文件数目会渐渐增多,这是期刊影响因子总体上捏续知道增长的基本盘。
总结上世纪的一些伏击科学恶果不错发现,以当今的步调来看,那时不管是著述长度照旧参考文件列表的长度皆显得荒谬粗略。只看长度,当年一些著名论文的页数,大概皆莫适应今论文的参考文件页数多。
早在00年代初,就有究诘者堤防到这个趋势。作家们的统计发现,从 1994 年到 2005 年,JCR 中列出的通盘期刊的加权平均影响因子平均每年增长 2.6%。而在此本事,每篇著述参考文件部分援用论文的平均数目每年增多约 3.6%[5]。
作家们还提议了几个援用论文数目增多的原因。领先学科边界限制变大,可援用的文件数目自身就在增长。此外,互联网搜索引擎、在线引文数据库以及对文件电子化大大减少了作家查找和取得推敲著述的期间资本。终末不太光彩的是,因为援用越来越伏击,审稿东谈主可能会条目作家添加大皆援用到他们的责任中,而作家也可能为了趋附潜在的剪辑和审稿东谈主而事前在手稿中援用更多的文件。
跟着每篇论文援用更多文件,总的援用次数也随之增多,以援用次数为分子、发表著述数目为分母的影响因子天然也会增长。
影响因子不仅是数目上普涨,质地上照实也“灌水”了。前文提到的欧洲团队的究诘,参考了Scimago 期刊排行(SJR)来对比频年来影响因子的变化趋势,SJR相似是基于引文策动判断期刊影响力的器具,和影响因子的别离在于SJR青睐援用的质地以及期刊间的援用相聚,尤其收尾了自引和不正大援用行径对期刊排行的影响,而高影响因子是不错通过时刊自引刷出来的。
作家们将期刊影响因子和SJR的比值界说为影响因子扩张值,这个数据越高就讲明自引和违法援用的比例越高。流程策动,2016 年至 2022 年间,影响因子扩张风景在通盘出书商中盛大出现,MDPI 和 Hindawi两家影响因子扩张最快。
MDPI 的自引率高于任何其他出书商,除了期刊里面的自引除外,还有期刊大致29%的援用来自于其他MDPI期刊。Hindawi期刊自引率更接近于其他出书商旗下期刊,但是,尽管不竭时自引,Hindawi期刊却有来自MDPI期刊的援用(图S16的例子),以及依托Hindawi运作的论文工场的援用,这也让东谈主不禁怀疑两家出书商的推敲。
这几年影响因子的暴涨和回落,以及越来越强的掺水倾向,也讲明单纯依赖影响因子来评判期刊或著述的质地并弗成靠。影响因子普涨不代表期刊质地提高,回调也不料味着期刊的质地着落。
信息公司Wolters Kluwer剪辑策略和出书战略总监示意,评价期刊水平与其看期刊的影响因子,不如看影响因子的百分位数,也等于一种期刊在边界内杰出几许百分比的其他期刊。影响因子每年皆会波动,但期刊影响因子的百分数照旧相对知道的[6]。
以期刊影响因子去辩论个别的论文的水平问题就更大了。2020年2 月,磨真金不怕火部、科技部印发的《对于轨范高级学校SCI论文推敲策动使用 竖馈赠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成见》明确提议,论文是恶果产出的主要抒发体式,坚贞摒弃“以刊评文”,评价要点应是论文的立异水温和科学价值,不要把SCI论文推敲策动算作径直判断依据[7]。
就连影响因子的提议者尤金·加菲尔德,也不推奖用影响因子去辩论具体的究诘论文。他在中科院的一次演讲示意,尽管一篇著述发表在很好的期刊上,比如《天然》、《科学》,它可能弥远没被东谈主援用过,这些期刊上好多一般的著述也只被援用过几次,而只须少数著述援用是绝酌定的。
“援用期刊影响因子来评估每个东谈主的科研发达和科研智商,包括他个东谈主的评估、奖金也好、资助也好皆是不对理的[8]”。加菲尔德说。
[1]Elsevier. (2024). Measuring a journal’s impact.
[2]王凌,何雅莉,吕朝耕&郭兰萍.(2023).SCI期刊影响因子过甚“通胀效应”分析.中国科技资源导刊(01),89-98.
[3]Kim, S. J. (2024). Explosive increase and decrease in articles, citations, impact factor, and immediacy index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a bibliometric study.Science Editing,11(2), 107-113.
[4]Hanson, M. A., Barreiro, P. G., Crosetto, P., & Brockington, D. (2024). The strain on scientific publishing.Quantitative Science Studies, 1-21.
[5]Althouse, B. M., West, J. D., Bergstrom, C. T., & Bergstrom, T. (2009). Differences in impact factor across fields and over tim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60(1), 27-34.
[6]MacRae, D. (2024). Making Sense of the 2024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LWW Community.
[7]中华东谈主民共和国磨真金不怕火部. (2020).磨真金不怕火部 科技部印发《对于轨范高级学校SCI论文推敲策动使用 竖馈赠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成见》的奉告.
[8]岳卫平. (2015开yun体育网, December 2). “SCI之父”Eugene Garfield博士谈SCI:应用与误用.
海量资讯、精确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